隨著天氣轉暖,天津小口徑無縫鋼管市場進入鋼材需求旺季,鋼鐵生產仍將保持較高水平。但受生產增速明顯下降、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持續高位、鐵礦石融資風險加大、鋼價低位運行以及鋼鐵主業大幅虧損等因素影響,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局面將進一步加劇。然而目前整體生鐵行業內資金緊缺已是共識,并且四大國有銀行以及地方銀行對于生鐵企業貸款額度均有下調,部分生鐵企業不得不采取民間融資環節自身資金不足這一窘境。從筆者方面了解目前民間借貸、融資利息基本達到月息2-3分,然而就目前生鐵行業來看價格競爭越發激烈,中小鐵廠方面優惠力度明顯加強,部分鐵廠不含稅Z14出廠成交價格達到2400-2440元/噸左右,含稅價格在此價格基礎上加價200元左右,然而目前大型鐵廠報價區間在2780-2850元/噸左右,優惠空間大多在50-80元/噸左右,并且支付方式普遍以先款后貨為主。“鋼貿危機”的持續發酵,令此前“財大氣粗”、擁有融資成本和渠道優勢的一些央企,也難以獨善其身。除了中國鐵物,包括中鋼、五礦、中材集團等擁有資金優勢和貸款渠道的央企,最近幾年都在通過“托盤”的模式,在鋼貿圈內擔任著“影子銀行”的角色。一些如中鋼天源、中材國際等上市公司,已經公告因“托盤”貿易而付出的代價。
從去年開始,銀行對天津小口徑無縫鋼管的融資規模就出現大幅縮水,很多銀行不僅要求鋼貿商和中小鋼廠提前還貸,新增貸款更是幾乎沒有,資金鏈斷裂甚至跑路的已經不僅僅是鋼貿商,而是越來越多的中小鋼廠。由于大宗商品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比較大,一旦鐵礦石價格波動,存貨價值存在下跌風險,和融資銅相比,雖然鐵礦石的融資杠桿比較低,但由于鐵礦石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較差,對銀行壓力測試仍然會產生一定的風險。鐵礦石雖然單價低,但是整個市場的貿易規模僅次于原油,對整個銀行體系的壞賬風險不可忽視。鋼廠的資金環境還在惡化。中鋼協呼吁,銀行系統對鋼鐵企業不要搞“一刀切”,而是采取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。進一步降低銀行貸款利率,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。同時,繼續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減稅,促進天津小口徑無縫鋼管企業結構調整。